您好,歡迎訪問河北衡水護理床廠家網站,如有疑問歡迎致電我們進行咨詢。
老年人出門,最怕走路磕到絆到,最怕上街有坑有坎。市政配套、公共設施在細節上的貼心與完備,能夠很大程度增加老人外出的安全感,降低老人生活中的種種不便。
公共設施的適老化改造,正是為了這一目的──給老人、特殊群體的城市生活提供暖心與方便。
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,成都正在推進新改擴建城市道路適老化改造,具體包括設置盲道、緩坡、座椅,進行防滑鋪裝等。昨日,記者來到正在全面鋪開該項工作的一環路進行實地探訪。
從人行道走向公交站
臺階變緩坡
一環路道路綜合整治工程在歷時兩年后,已經基本完成。改造提升后,許多市民對一環路上的公交站印象深刻,黑頂棚、紅立柱、圓拱門、灰石凳,古色古香,蜀韻十足。
但一個細節可能許多人都未曾注意到,從人行道路面到公交站臺之間的短短幾步距離,沒有了臺階,也就是說“馬路牙子”消失了。
在以往,行人需要從人行道上走下一級石階,穿過自行車道后再踏上一級石階,站到緊鄰機動車道的公交站臺上。但如今,從人行道到公交站臺,中間沒有高差,是完全平坦的路面。
記者在一環路西一段四川省社科院門前的34路公交站臺前看到,等在公交站前的5位乘客中,有3名是白發老人。其中一名老人拄了拐杖,行走略顯緩慢。由于沒有臺階,他一路沒有停頓,從人行道上從容地走到了站臺上。
“其實你仔細看的話,會發現這段路是一個緩坡。”一環路道路綜合整治工程施工方工作人員指著路面,告訴記者。只見距離站點四五米外,人行道與自行車道間仍有15厘米左右的高差,有一級石階;但距離公交站臺越近,高差越小,逐漸成為無高低落差的路面。
“一環路全線公交站與人行道連接通道均采用無障礙設計,消除了老年人、特殊人群上下臺階不便的問題。”該工作人員說,這樣的無障礙設計,未來在成都的市政道路上將越來越普及。年輕人對此或許感觸不大,但對于年邁老人或是盲人等群體而言,一級臺階就會造成不便、造成障礙。
一環路沿線座椅正安裝
新型地磚不變“雷”
除了公交站臺的變化,在一環路的人行道上,還有許多悄悄改變的小細節。“細心的人或許能夠發現,地磚變大了。”該工作人員指著路面對記者說,這是人造仿石材料的防滑磚。比起原本人行道路面實用的天然石材地磚,這類防滑磚一來防滑,二來具有較強的滲水功能,不會讓路面積水。強滲透性加上大地磚的強穩定性,能夠有效避免地磚積水形成的“地雷路”。由于近日成都陰雨,道路上地磚顏色從淺灰變得深灰,但并無路面積水。與地磚同材質的盲道鋪設于道路中央,有潮濕痕跡,但全無積水痕跡。
那老人在路上走累了怎么辦?對此,該工作人員表示,一環路按街區功能和人流密度等條件,將在寬度大于5米的人行道上全線布置座椅,供行人歇腳。
“前期,我們還選擇了五六種款式的座椅到現場給市民試坐、篩選。”他表示,綜合市民意見后,最終選定了兩種款式的座椅,根據需要這項工作將逐步完善。
“細節凸顯人文關懷。未來,成都將在新改擴建城市街道上加大無障礙設施規劃和建設,并將進一步精細化設計,凸顯人文關懷。”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(記者 袁弘)